1、透层的作用:为使沥青面层与非沥青材料基层结合良好,在基层上浇洒乳化沥青、煤沥青或液体沥青而形成的透入基层表面的薄层。
2、粘层的作用:使上下层沥青结构层或沥青结构层与结构物(或水泥混凝土路面)完全粘结成一个整体.
3、封层的作用:
一是封闭某一层起着保水防水的作用;
二是起基层与沥青表面层之间的过渡和有效连接作用;
三是路的某一层表面破坏离析松散处的加固补强;
四是基层在沥青面层铺筑前,要临时开放交通,防止基层因天气或车辆作用出现水毁。封层可分为上封层和下封层。
4、稀将封层:采用机械设备将乳化沥青、粗细集料、填料、水和添加剂等按照设计配比拌和成稀浆混合料摊铺到原路面上形成的薄层。
首先机械设备:这里讲的机械设备目前来说大规模应用的叫稀浆封层车。
集料:这里主要指经破碎后的石料,矿粉等等。
填料:矿粉、水泥、消石灰等,矿粉主要是改变集料级配,水泥、消石灰主要是调节拌和时间、成浆状态等。
水:预拌水。普通水能达到饮用水标准最好。
添加剂:主要是调节拌和时间、破乳速度、成形时间的一些化学助剂。
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用的乳化沥青和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应符合路用乳化沥青和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的质量要求。对于高速公路或城市快车道上铺筑稀浆封层时,应选用优质乳化沥青或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以增加沥青和矿料之间的黏结强度。要求乳化沥青与矿料拌合后和拌合过程中不离析,对矿料裹附性好,处于良好的流动状态,摊铺后又能快速凝结,开放交通。慢、中裂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摊铺后成型时间在4-5h以上,而慢裂慢凝型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摊铺后成型时间可以控制在1h左右。
稀浆封层采用的慢裂或中裂的拌合型乳化沥青,要求沥青或聚合物沥青含量在60%左右,最低不得小于55%。一般阴离子乳化沥青对矿料的黏附性较差,成型时间长,使用较少。阳离子乳化沥青对集料黏附性好,多用于实际工程。
关于乳化沥青中的配料之一沥青乳化剂的选择尤为关键,好的沥青乳化剂不但能够保证施工的质量也能够节约成本。
5、微表处:微表处是在稀浆封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预防性养护方法。工作原理是用具有一定级配的石屑或砂、填料(水泥、石灰、粉煤灰、石粉等)与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外掺剂和水,按一定比例拌制成流动型混合料,再均匀洒布于路面上的封层。
性能优势
1、防水:整个路面摊铺,增加防水面,阻止水分下渗
2、耐磨:增加一个磨耗层
3、提高防滑性能:新路面增加摩擦
4、提高路面平整度/美观度
微表处道路养护效果
5、防止路面的老化与松散,从而有效地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6、微表处还可以填补已经稳定的车辙
7、微表处混合料摊铺后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开放交通,具体的时间因各个工程的实际情况而有所不同。(通常12.7mm厚的封层在24℃以上、湿度50%以下时可在1小时内开放交通,承受车轮碾压,但不可有刹车、起步或转弯)
8、作为预防性养护技术的微表处也可直接用于新建道路的表面磨耗层,从而减少昂贵石料的使用,降低工程造价,显著降低基本消除早期水损坏的发生。
9、真正的全程环保:在常温下施工,没有毒烟雾、粉尘、噪音污染,无废水外排。
微表处适用范围
适用于重要交通道路的预防性养护如高速公路、城市干线、机场跑道等
微表处专用乳化沥青
微表处用改性乳化沥青的施工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乳化沥青的性能,这种技术首先要求有合格的乳化沥青,同时施工工艺也是十分重要的,应该说,该技术是乳化沥青、集料、添加剂、施工机械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合格的乳化沥青是主要条件。
就目前我国道路常用沥青乳化剂品种而言,既要满足摊铺作业的时间要求,又要尽快开放繁忙的路面交通,即要同时获得“慢裂”与“快凝”效果的乳化剂和乳化沥青。使用专门的“慢裂快凝”乳化剂,这种乳化剂需要在确保充分的拌合时间后,快速破乳,并通过化学力,使水分快速脱离,从而达到较快形成早期强度的目的。这种方法是目前全世界上通用,也是最常用的方法。
改性剂是改性乳化沥青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改性乳化沥青区别于普通乳化沥青的最主要特点之一。改性剂固胶含量一般仅占到乳化沥青中沥青质量的3%-6%,但它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乳化沥青的路用性能。因此,改性剂的选择十分重要。
改性剂的加入,可以使沥青软化点升高、针入度减小,从而改善沥青的高温稳定性;可使沥青的低温延度增加,弹性恢复率增大,从而改善沥青的低温性能;它还可以提高沥青的PI值,改善沥青的感温性。经研究表明,乳化沥青经改性后用于稀浆混合料,可以改善集料与沥青间的裹附,提高混合料的黏聚力,改善混合料的耐磨耗能力。
微表处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 单位 | 品种及单位 | |
BCR | |||
破乳速度 | --- | 慢裂 | |
离子电荷 | --- | 阳离子(+) | |
筛上剩余量(1.18?),不打于 | % | 0.1 | |
粘度 | 恩格拉粘度E25 | --- | 3~30 |
沥青标准粘度C25,3 | S | 12~60 | |
蒸发 残留物 | 含量,不小于 | % | 60 |
针入度(100g,25℃,5s) | 0.1? | 40~100 | |
软化点,不小于 | ℃ | 53 | |
延度(5℃),不小于 | ? | 20 | |
溶解度(三氯乙烯),不小于 | % | 97.5 | |
与矿料的粘附性,裹覆面积,不小于 | --- | 2/3
| |
贮存稳定性 | 1d,不大于 | % | 1 |
5d,不大于 | % | 5 |